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义乌经验启示⑧|“网红”青岩刘村背后的义乌新经济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2016-12-16 15:2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38周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当代史上堪称“拐点”的重要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由此起航。

在38年史诗般的征途中,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不仅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奇迹,也使自己成长为折射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城市。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义乌的发展是过硬的,在有些方面还非常突出;义乌发展的经验十分丰富,既有独到的方面,也有许多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方面。”

2006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义乌召开座谈会,推动当时已在浙江掀起的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热潮向纵深发展。此前的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义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

“义乌发展经验”由此成为继“温州模式”后,浙江又一个解读与剖析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全民富裕为最终诉求的中国改革的最典型样本。

值此改革开放38周年和学习“义乌发展经验”1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策(www.thepaper.cn)划了这组专题报道,从多个角度探寻身兼“县域经济优等生”与“中国式市场经济最佳典范”双重身份的义乌,带给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改革的启示。以下是“新经济篇”。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夜访义乌青岩刘村。

在义乌市之南,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约8公里处,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赞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青岩刘村坐落于此。

2014年11月19日~2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浙江义乌、杭州时,将青岩刘村作为首站。2个月后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李克强在致辞中再次提到青岩刘村,称其为“勤劳肯干大众创业的生动写照”。

一个小小村庄,何以让国家总理“念念不忘”?

青岩刘村户籍人口1735人,聚集电商从业人员2.5万人,2015年网店数量达3200家,全年销售额45亿元,日均出单量7万单。

青岩刘村。

在义乌,类似青岩刘村的淘宝村共有65个,数量居全国县级城市之首;全市还有聚集大批电商创业者的19个电商园区——这背后正是义乌澎湃的新经济浪潮。

35年前,义乌人以小商品为支点,撬动了市场大世界;35年后的今天,敢闯敢干、永不言败的义乌人,再次挟互联网的新力量突破自我、乘势而上。

90后淘宝店主的农居房创业史

90后淘宝店主杨耀辉一家都租住在青岩刘村的一处农居房,这里也是他们的工作场所。

2014年11月19日晚,李克强总理到访青岩刘村,连连赞许道:“网店经营在你们村集中发展得最早,现在村里的网店数量已经是居民户数的十倍。网店在虚拟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你们不愧是‘网店第一村’。””

李克强走访杨耀辉的网店。

之后,李克强走进了杨耀辉的网店。

“总理当时问我营业额有多少,我说每月有20万元,他听了挺高兴,说希望我的店铺从井喷式增长变成火箭式增长。”杨耀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与李克强交谈的一点一滴。

那时他刚到青岩刘村创业,经营一家童装淘宝店才2个多月。2年后的现在,杨耀辉的网店级别已从四钻升至三皇冠,拥有8名员工,销售额翻了好几番。

“我大学毕业后就想创业,之前在别的地方也做过网店,但创业氛围没有青岩刘村好。”杨耀辉说,早上8点到晚上12点蹲守在电脑前,是青岩刘村创业者的常态,“我的邻居、周围的朋友,都是做网店的,楼上是办公室,一楼发货。村里还经常组织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免费讲座、培训,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经验。”

像杨耀辉这样的电商从业者,在面积仅0.28平方公里的青岩刘村还有2.5万人。他们大多心怀创业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

他们把农居房的楼梯加上木板,就成了运输货物上下楼的通道;电脑取代电视,成了屋内的标配,每家少则一台、多则几台;村里的小饭馆,相聚的人们聊得最多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什么东西好卖、今天生意怎么样。

每天下午四五点是青岩刘村最热闹的时候。村里各个快递网点前聚集着打包发货的卖家,快递站紧张地拣货,每天数以万计的订单从小村发出。

“不仅是快递,电商还带动了青岩刘村摄影、广告设计、包装等衍生产业。”曾陪同李克强走访的义乌市江东街道工作委员会委员张玮玮告诉澎湃新闻。

义乌版“斯坦福大学和硅谷”

十年前的青岩刘村,还在为农居房出租不了而发愁。

“穷则思变。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把村里的农居房租出去,能让创业者更便利。”青岩刘村“创始人”、江东街道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刘文高告诉澎湃新闻。

2007年,青岩刘第一家淘宝店“邻家实惠小店”开业。一开始,刘文高就想出了“抱团串货”的点子:只要某个村民对义乌市场某一样小商品有进货优势,就统一采购,其他村民各自开店从他这里拿货,不搞单打独斗,而是抱团经营。渐渐地,入户青岩刘村做淘宝的外来者越来越多。青岩刘村顺势开出“网货超市”,卖家接单后到“网货超市”拿货,不用自己囤货,一台电脑就能开张做生意。

背靠义乌全球最大的实体批发市场,“抱团串货”让青岩刘的小网商在单品上更容易形成一定的规模及价格竞争优势。

在刘文高的带领下,青岩刘村开始“野蛮生长”,一个个电商奇迹诞生于此:2013年,青岩刘村网店数2000家,销售额20亿,日均出单量3万单;2014年,网店数达到2800家,销售额35亿,日均出单量5万单;2015年,青岩刘村网店数飙升至3200多家,全年销售额近45亿,日均出单量7万单。

在青岩刘村的巨变中,另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起,以支持学生淘宝创业出名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岩刘村“一拍即合”:一个有创业场所,一个有电商人才——两者的关系,被喻为义乌的“斯坦福大学和硅谷”。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岩刘的关系,被喻为义乌的“斯坦福大学和硅谷” 。

“我们鼓励学生开淘宝,淘宝交易额可以折换学分。学生们一开始在教室、寝室开淘宝店,规模更大一点或者毕业了就去青岩刘村租房创业。一时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成了青岩刘村的创业主力军。”被学生们称作“创业教父”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贾少华告诉澎湃新闻。

贾少华认为,义乌的电商起步较早,有先发优势,有助于之后知名度的提高,以及产业链的形成,“青岩刘村最早的一批电商从业者大多是工商学院的学生和当地村民,他们是青岩刘模式的开拓者。”

今年4月发布的《青岩刘模式电子商务发展白皮书》中就明确提出,青岩刘模式之所以形成,重要原因之一即“创业氛围浓厚”。而与美国硅谷紧邻斯坦福大学一样,青岩刘的创业氛围起源于与村子一街之隔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榜样的力量:被“复制”的青岩刘

“义乌国际商贸城解决了青岩刘村发展电商的货源问题;背靠义乌工商学院,学生有创业需求,村里有电商人才需求,形成互补;农居房多且房租较低,房屋结构可集住宿、办公、发货为一体,创业门槛低;全村形成完善的电商产业链,创业氛围浓厚——这些都是青岩刘村神奇发展的基础。”义乌市电商办主任王红华告诉澎湃新闻。

被总结为“国内传统城镇电商发展缩影”的青岩刘村电商模式,随后在义乌被迅速复制。

到2014年,义乌共有包括青岩刘村在内的6个淘宝村。2015年,全国780个淘宝村中,义乌就独占37个,数量居全国县级城市之首,同属义乌江东街道的青岩刘、青口、下王、下朱等淘宝村位列前十强。据阿里研究院今年10月最新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义乌淘宝村已上升至65个,数量再度蝉联全国第一。

在义乌的电商发展历程中,青岩刘村担当起了“领头羊”和孵化器的作用。

数据显示,青岩刘村培育了义乌80%以上的大网商,带动了其余64个淘宝村的发展。2013年,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856亿元,2014年升至1153亿元;2015年义乌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达到3462亿元,其中线上即达1511亿元。

“从义乌全市范围看,青岩刘村等65个淘宝村的角色是创业孵化器,适合初期的电商创业者;19个电商产业园区,面向有一定积累的中期创业者;发展到相对稳定的规模,即可搬迁至电商小镇设立公司总部。每个电商创业阶段,政府都有不同的支持措施。”王红华表示。

他告诉澎湃新闻,义乌目前的网络经济已不局限于开淘宝店卖小商品,B2B、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多种模式随着市场变化已多层次涌现。

同时,不依附于其他电商平台,义乌“土生土长”的电商模式也日益发展壮大。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义乌时,调研青岩刘村后的第二站就选在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国际商贸城,并专门听取了关于“义乌购”的汇报。商城集团将国际商贸城7万多商户搬到网上所创立的以批发为主的“义乌购”,是义乌自建的大型电商平台,2012年底上线,去年交易额已突破40亿元。

“义乌购”的显著特点是,可注册、可溯源、更诚信。由行政职能部门对义乌购平台的网上经营主体进行认证监管后颁发“义乌购”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营业执照,且每一笔交易都可管可控可溯源——因此,“义乌购”也被人称为阿里巴巴打不败的独立电商。

“义乌购”是义乌自建的大型电商平台。

义乌没有就此止步。针对电商未来发展,义乌市提出了“两中心一高地”的建设目标:做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跨境电商高地。

“变”的是市场,“不变”的是市场经济

作为一个率先生长并扎根于传统实体市场的城市,义乌的新经济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最初意识到互联网经济袭来时,很多商户是有恐慌情绪的,担心实体业态被互联网颠覆。”义乌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随着互联网最早一波浪潮到来的是日渐减少的客流和订单,这让一些商户慌了神:“做实体还行不行”、“以后会不会没人来市场进货了”……

但一直对市场保持着极度敏感和清醒认知的义乌商人,在经历了短暂的迷惘后逐渐意识到:是新浪潮就无法躲避,不如顺势展开双臂。互联网与实体是可以互融互生的,义乌这片广袤的实体市场,正是互联网经济生根发芽的最丰美土壤。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共有26个大类、180多万种小商品,在义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这就是义乌勇于面对任何挑战的最强大底牌。

一手打造青岩刘模式的江东街道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刘文高直言:“没有义乌商贸城,就不可能有青岩刘村;没有独一无二全覆盖的货源优势,想再多互联网招数也没用。”

不仅是货源,义乌实体市场长期累积的物流优势,在互联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义乌市陆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统计显示,2015年义乌全市实现商贸货运量6411.27万吨,国内快递日均出件量180万件,跨境快递日均出件量60万件。

可以说,义乌是全国物流成本最低的区域,因为这里有各大物流企业的分拨中心,全球321个城市可实现直线物流送达。2014年,“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2015年又设立了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义乌航空港也是浙中西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互联网恰似粘合剂,整合了大义乌的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线下与线上、工厂与贸易、商流与物流、村民与创客的各类资源。单纯的粘合剂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但有机整合之后的能量是无限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贾少华认为。

义乌是全国物流成本最低的区域。

义乌的突破之力,一方面来自市场自身的更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政府之手的力推。多位义乌官员告诉澎湃新闻,政府在转型时刻要做好市场发展的“店小二”,不干扰市场,但要更尽心尽力服务助推。

以跨境电商为例。虽有实体市场支持,但因城市级别制约,义乌的大量跨境包裹需经香港中转或与周边其他区域的邮政局合作,运送效率大打折扣。

“义乌是个县级市,行政层面较低,存在一些短板。政府部门必须提前预判趋势,以全力扶持来补齐短板。”义乌市电商办主任王红华说。

近年,义乌政府通过千方百计申请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引进跨境快递物流公司、强化与Ebay等第三方平台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跨境电商风生水起。

十年间,从小村青岩刘出发,义乌已稳立信息经济大时代的风口。这一传统市场走向现代新经济的跨越,恰是“义乌发展经验”在不断传承中自我超越的折光。

从鸡毛换糖到“买全球、卖全球”,再到遍地开花、生机勃发的电商经济,发展的平台与载体在变,不变的是义乌人不懈改革的勇气、与时俱进的锐意和市场经济的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